人之節,如竹又如月,廣大與高明,圓容更清潔。
一生直不彎,挺挺欺霜雪。一勁參天秀,舞風弄明月。
娥英泣竹林,點點斑皆血。即如蘇武杖,數有十二節。
李陵污其奸,蘇武敬其烈。仲升使西域,三十六國卻。
節義全,神聖悅。
一直在想這句話,最近有點心得
打戰,有勝有敗,勝者為王,敗者為寇,是自古以來不變的道理。
不過人的名節可就沒有一回兒守節,一回兒失節的事。李陵、關聖帝君就是一個很好的對照。
忠.奸.直.巧.全在一念一間…
關聖帝君暫寄曹營時,即表白降漢不降曹,忠臣不事二主,一旦有兄長消息,不管千里萬里必定辭別投奔,以示不忘故主、明來明去的義氣。期間,發生幾則情義兼備的事蹟,如罩舊袍、贈赤免馬、挂印封金等事蹟。 關聖帝君過五關斬六將,千里尋兄時,於古城遇張桓侯飛,桓侯怒責以忠臣寧死不屈,大丈夫豈能事二主? 關聖帝君幾經解釋,桓侯皆聽不入耳,適逢曹將蔡陽前來叫陣,於是斬蔡陽以明志。此時劉先主備亦前來會合,兄弟三人終於再度聚首。
李陵於漢武帝時出戰匈奴不幸戰敗,李陵取巧,以詐降欲滿天過海,可惜降敵消息傳回朝中,漢武帝大怒下旨斬李陵九族,如此一來讓李陵進退不得,最後心灰意冷而長期留居匈奴異地。
關聖帝君,以忠、以直見世,寄曹明來明去,故於後世留下忠義之名。文天祥亦如是。
李陵雖忠,雖忠,緊要關頭卻欲取巧,名為投降,卻暗地裡仍想伺機反漢,可惜無法於世人所知,故於後世留下似忠非忠的歷史污點。
人的一念與堅持決定歷史的留名,不可不甚。
正如明聖經所言:
直心直受真福,巧計巧來禍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