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
龍生九子,各不成龍

今天看「自由時報」時才知道有這樣的一則故事,滿有趣的,算是多瞭解一些中國故事。

「龍生九子」源自辭海,九子的說法有兩個版本,不過主要的意涵相同,指的是龍代表中國天子,天子後宮佳麗無數,皇子自然會有很多,但這些皇(龍)子卻未必有機會登基成龍;古人借「九」代表「很多」,「龍生九子」也就是指皇帝有很多皇子,但皇子卻都不成龍。

以下簡要說明九子的名稱與意涵:

1.「贔屭」,讀音同「必細」,只要看到石碑下方龍頭龜身的模樣就是牠,台南赤嵌樓旁就有一排背馱著碑文的「贔屭」﹔高雄荖濃溪的六龜,近年有人做6隻背負石碑的烏龜,而這烏龜其實也是指「贔屭」。

2.「螭吻」,讀做「吃吻」,外形龍頭魚身,喜歡站在屋頂高處張望,且因喜歡吃火、吐水,所以在廟的屋頂、房子正廳大門前樑柱都可看到,被認為有鎮災的功能,可消弭火災。
通常在中國瓦頂建築殿脊兩端出現,口潤嗓粗而好吞,也因為此,用來滅火最好,噴水、響號、吞火,與消防員的形象不謀而合。螭吻有另一變種叫螭首,嘴大,可以吞納很多水,在建築中多用於排水口的裝飾,又稱為螭首散水。「散水」,原來有出處。

3.「蒲牢」是隻喜歡吼叫的小龍,常常站在鐘上;受擊就大聲吼叫,所以被安排用作洪鐘提梁的獸鈕,即是吊起銅鐘的那個環,自然是當作擴音之用啦。

4.「陛犴」讀做「必汗」,外形似虎,個性喜好爭鬥,常見於官衙的門前,或在龍頭鍘、虎頭鍘兩側。
「陛犴」,個性十分忠貞,被憲兵隊視為象徵性的吉祥物;牠好鬥的個性,更獲慣在商場上爾虞我詐的商人青睞,把牠忠貞的個性轉化解讀為能夠「守財」,有聚財能力,所以時下不少購物頻道在促銷幸運寶石時,都紛紛標榜寶石上鑲有陛犴加持。

5.「饕餮」算得上是最為人知的龍子,但是大家通常只知牠是年獸,牠因好吃,所以都出現在古代的鍋蓋側邊。

6.「蚣蝮」喜歡水,常見於橋墩親水。

7.「睚眥」讀音「崖自」,喜歡殺戮,所以常環繞在刀柄上。龍身豺首,個性剛烈,好殺好鬥,最適合刻鏤於刀環、劍柄吞口,夠晒殺氣。睚眦本身也是一個詞語,用來指怒目而視瞪起眼睛,驚驚。

8.「狻猊」音「酸尼」,外型如獅,喜歡吞煙,香爐兩側最常看到牠們盤旋。即是獅子的古時叫法,喜煙好坐,所以一般被雕琢成香爐腳,讓牠日日都可以吞煙吐霧。

9.「椒圖」是最小的龍子,也最自閉,常把自己捲成螺蚌的模樣,站在大門前。一般寺廟門前都放石獅子,但若財力不足,就會改用「椒圖」取代。

部落閣歷史上的今天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