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
何必為相所轉—淺談金剛怒目.菩薩低眉

今天再分享一則我的修道故事。

在雲林虎尾有間三寶堂,裡面供奉就是三太子。如同其他鸞堂一樣,三寶堂也可讓人問事情。會知道有這麼一間鸞堂,是因為內人的關係。早在內人初入道場發心渡人成全人時,三寶堂三太子可說是搭幫助道非常多。也許是婆婆很發心,所以很受三太子照顧。

可是,對我來說就不這樣了。

在我與內人剛決定在一起時,三太子與(多處)濟公老師都是不樂見如此發展。而當時仙佛不樂見的原因,種種預言如今都一一靈驗。所幸我倆都在道場學習,因此避開了最不好的結果。正如當時濟公老師最後同意後所說的「兩個都是修道的,自己的徒兒老師有信心,徒兒自己也要爭氣啊」。就是這麼一句「自己的徒兒老師有信心」、「徒兒自己爭氣啊」,種種的苦與難總能撥雲見日。只是這期間,三太子曾因愛護內人心切 ((所謂「三太子因愛護內人心切」,這是我個人主觀的認為))而對我有諸多的”考驗”(含蓄點講,就是”考驗”:P)。當時的我也難免落入一堆怨懟…三太子一點也不慈悲、討厭、可惡、偏心….諸如此類的怨天(怨佛吧) ((改天,再分享另一段對老母娘的誤解…說出來還真汗顏啊:P))。如今想想,也只能笑笑,淡淡的自我調侃一句「還好,沒有被自己的心(魔)給考倒了」

走過了這一段才發現,仙佛的慈悲真是無邊無際,沒有對待、不求回報,在在都在借機借相提醒我們。就如同父母疼愛自己的子女,也比較嚴厲的時候,但出發點都是為了我們的好,總是心繫、疼愛、呵護著子女。事情過了,父母早就忘懷了。只可惜有時子女不懂,一直掛在心上,恨啊恨的,有一天父母不在了,才在惋惜「子欲養親不在」。

這讓我想起了菩薩也有生氣的法相—怒目金剛

「怒目金剛」是形容人的威勢、面目凶暴,以降伏誅滅惡人;「低眉菩薩」是形容人的面貌態度慈祥,以愛攝護他人。兩者形相、作法雖有差異,但都是為了幫助別人而有的方便作法。一般人都以為怒目金剛是惡人,低眉菩薩才是慈悲的好人,其實這兩者所展現的不同外相,正是「因材施教」「觀機逗教」,都有異曲同工之妙。在世間的眾生中,每個人的資質不一,根機有異,有人不得不角色扮演一番,有時怒目金剛相向,有時慈眉善目以對,開發我們的覺性,而這無非都是出自於一片真誠的悲心,希望幫助對方有所成就。「怒目金剛」是用棒喝的方式,「菩薩」是用慈悲心,但這兩者都是愛的表現。就如同父母有時也會有比較嚴厲的時候,但出發點都是為了我們的好。

細細想想,如果我不修道辦道,生活早就一團亂,生命也沒有了目標。家破人亡、妻離子散將會是一個很貼切的形容詞。如果還執著於三太子的種種”考驗”,也僅僅顯示自己的品德修行不足,提得起卻放不下。放不下的結果就只能如清淨經所說的

老君曰:上士無爭,下士好爭;上德不德,不德執德;執著之者,不明道德。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,為有妄心。既有妄心,即驚其神;既驚其神,即著萬物;既著萬物,即生貪求;既生貪求,即是煩惱。煩惱妄想,憂苦身心,便遭濁辱,流浪生死,常沉苦海,永失真道。真常之道,悟者自得。得悟道者,常清靜矣!

最後,分享一段影片。這是濟公老師與關聖帝君在兩次法會 ((法會:「印尼.尊禮壇,壇主班-關聖帝君慈悲、活佛老師慈悲」、「北玄宮學界法會-孝是人道第一步」))中慈悲的情況 ((十年前剛求道時,對於這樣的法會仙佛臨壇場景,說實話是沒什麼感覺。不過在經歷的這麼多的事情之後,現今回頭再看,總是不知覺中淚流滿面。深深感受仙佛菩薩的慈心悲愿、無量無邊、不辭辛勞,就只為了我們這些迷昧的眾生。))。也許可以簡單體會一下何謂「怒目金剛.低眉菩薩」。

部落閣歷史上的今天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