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
社會企業

今天看了本舊雜誌。說舊也不舊,相差才兩個月罷了。不過只要裡面的資訊是有用的,就沒有所謂的過不過期的問題。言歸正題~

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尤努斯帶來的觀念:一個肩負社會責任的企業首先要盡可能地收回成本,然後才能談到更多的慈善與社會責任。。沒錯,錢雖非萬能,但沒錢萬萬不能。傳統做公益慈善的總是等著人們慷慨捐助,經常苦笑著說這是做慈善事業,苦一點沒有關係。話雖沒錯,但若沒有後面的經援挹注,不只自己要勒緊褲帶,可能也要連帶著連累家人,最後就只能長嘆一聲「時不我與」、「社會大眾都不能理解我的理念」不得不草草收場。為什麼做公益慈善就要這樣苦哈哈呢?這是我長久以來的疑問,也是不太能認同的地方。張明正的理念很好:「為什麼做公益非得要苦哈哈?我要給他們很好的薪水。」真是心有慼慼焉~一個有作為、能讓社會真正尊敬的公益慈善,應該是能夠自給自足且,在「身」方面能夠給人安定,「心」才能放得開去做公益慈善、行善救人。而且有不錯的待遇後,參與的人才能真正安心、家人才能放心,無憂無慮無牽無掛的專心投入公益慈善,好好的去濟世救人。

以有效率的商業管理來經營非營利組織。現在全球給予這種有經營能力,而又能回饋社會的組織,命名為「社會企業」

想來對於仙佛訓文所提,又有一些些新的心得進展。

仿古聖先賢精神 以宗教家之情發大悲愿 持大無謂行大功德 有超人氣度過人遠見
獨具企業家眼光 審時度勢通權達變 應興應革俾資挹注 穩健紮實宏瞻未來

延伸閱讀:
(1)商業週刊第1023期—「學習比爾蓋茲 用創投模式做公益
(2)商業周刊第 994期—「他,扭轉1億人命運」
(3)尤努斯與鄉村銀行:創造免於貧窮的世界

部落閣歷史上的今天...